何小鹏回应改名建议:用自己名字做品牌不丢人
“只要改名,销量就能翻倍?”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小编认为‘罗永浩的十字路口》节目中首次公开回应这个流传多年的建议。他透露,过去七八年间,不断有好友真心劝他将”小鹏汽车”改名,声称更名后销量至少能翻一番。但这位互联网出身的造车新势力掌门人态度鲜明:”国外用创始人名字命名公司很主流,为什么在中国就变成怪事?”
这番回应立即引发热议。毕竟在汽车行业,奔驰、丰田、特斯拉等国际巨头都以创始人命名,而国内车企却普遍采用”吉利””比亚迪”等中性名称。小鹏汽车这个略带个人色彩的命名,确实成了行业特例。但何小鹏的坚持背后,或许藏着更多商业聪明?
从”橙子汽车”到小鹏:一个被迫的命名故事
鲜为人知的是,这个引发争议的名字竟源于”退而求接下来”。何小鹏在节目中揭秘:2014年公司初创时,团队本想注册”橙子汽车”,却发现商标已被抢注。彼时还是广州橙行智动汽车科技的公司,最终以创始人姓氏命名——就像福特、保时捷那样简单直接。
这个偶然却造就了中国新能源车市最特别的品牌符号。有趣的是,同期参与节目的罗永浩也分享了类似遭遇:锤子手机原名Smartisan因认知门槛太高,反而被民间简化的”锤子”反客为主。两位创业者不谋而合地证明:品牌名的传播往往超出预设轨迹。
销量是最好的回应:连续八季度增长破纪录
改名真能带来销量奇迹吗?小鹏用财报数据给出了答案。最新公布的2025Q2财报显示:营收182.7亿元同比增长125%,交付量10.3万台同比暴涨241.6%,毛利率连续八季度提升至14.3%。更惊人的是,仅上半年19.7万台的交付量就已超过去年全年,35万辆年度目标完成率稳居新势力榜首。
在MONA M03、G6/G9等多款爆品加持下,小鹏Q3交付指引更是剑指11.8万台。这样的增长曲线,让”改名翻倍论”显得苍白。正如网友调侃:”真要翻倍,何总怕是要考虑改名叫’何大鹏’了。”
命名争议背后的品牌哲学
其实争议焦点从来不在名字本身。特斯拉刚入华时,”马斯克汽车”的调侃不绝于耳;奔驰若按原名”戴姆勒”推广,或许也会遭遇文化隔阂。关键还是产品力说话——当G6用800V高压平台碾压竞品,当X9凭后轮转向收获家庭用户,谁还在意它叫”小鹏”还是”大鹏”?
何小鹏的坚持恰是一种品牌自信:与其追逐虚无的”名称玄学”,不如死磕技术创新。正如他在节目中所言:”这个难题一直伴随着小鹏汽车。”但伴随争议成长的,是稳居第一梯队的新势力格局。下次再有人建议改名,或许可以反问:你看保时捷需要改名叫”保时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