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操作”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5年春节意义非凡,作为成功申遗后的首个春节,它承载着更厚重的文化意义。位于湘西南边陲的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下面内容简称通道县),以独特大歌、芦笙、“月地瓦”、喉路歌等活动方式,充分展示当地特色文化,促进文化的交融与进步,迎接第一个“中国春节入遗”元年到来。
通道县有300多个侗族村寨,其中包含28个中国传统村落。2025年春节期间3个部门单位、50个村寨自发组织文旅惠民活动,不但让大众享受到一场丰富传统文化大餐,更传递出传统与现代的激情碰撞、历史与现实的深情对话。
在皇都村,作为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2025年冬季“村晚”示范展示点,人潮涌动,一派热闹景象。村里游乐设施、特色小吃摊位、侗族服饰出租生意火爆,不少游客换上侗族服饰穿梭在古色古香的村寨中,亲身体验侗族文化的魅力。
皇都侗寨游人如织(龙婷 摄)
在联坪村,男女老少身着民族盛装,戴上精细的银饰,齐聚一堂,随着“寨老”讲款结束,寨门落成庆典仪式暨春节联欢会正式开始,庆典活动在一曲天籁之音——侗族大歌中拉开帷幕,继而精心编排的侗族歌舞轮番上演,伴随本土原创歌王杨建怀演唱一首《欢迎你到侗乡来》,将活动推上高潮,赢得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和喝彩,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与艺术的盛宴。
在平日村,全寨男女老幼挑着木桶和竹桶,结队到寨子对面的溪河边举行架水仪式。寨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从山上砍来一根竹子,将溪涧的水引入水桶,并举行祈福仪式,祈求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当清冽山泉注入村寨蓄水池,传统与现代也在文化长河中完成交融。
侗寨架水节(杨雄 摄)
在向晖村,与通道侗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盛大传统非遗“吃会节”过大年活动,“吃会节”是当地侗寨的传统年俗,每年来自湘桂黔三省区毗邻村寨的侗、汉、苗、瑶等民族同胞欢聚向晖侗寨,在正式“吃会”前分别进行赛芦笙、闹春牛、打糍粑、多嘎多耶等民俗活动,将“吃会”气氛拉满,最终大家欢聚在河边两棵百年杉树原址下开坛畅饮,共叙家国情怀,“吃”着侗族先辈留下那份灵魂食粮,“会”合出新时代民族大团结乐章。
芦笙起舞,各族同胞欢欢喜喜“吃会”过大年(杨芝干 摄)
活态传承,多姿多彩通道奏响新春乐章
通道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民族级4项,省级6项、市级21项、县级34项,培育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09人,堪称侗族文化的活态博物馆。
通道侗乡有侗景。这里有古韵悠然的百里侗文化画廊。数百个侗族村寨散落在坪坦河畔,与山、水、田、林浑然一体,汇聚成诗画般梦境。侗寨标志性风雨桥117座,鼓楼267座,寨门118座,凉亭256座,戏台92个,其营建不用一钉一铆,全部凿榫嵌合,令人赞叹。
通道侗乡有侗俗。这里有独特的语言、服饰、歌舞和信念。好客的村民在寨门吹起芦笙、敬上“拦门酒”,迎接远道而来的宾朋好友。村民择吉日吉时举行祭萨活动,祭拜侗寨萨坛供奉的祖母神,每年一次的祭树活动也是侗族人敬畏天然的表现形式。夜幕降临时熊熊燃烧的篝火照亮了夜空,身姿矫健的“游龙”伴随着热闹的音乐舞动了起来,不少观众还趁着龙头低头时,上前摸龙头讨个好彩头。在打花匠人的击打下,高达1500℃的铁水被拍打至高空,瞬间“铁花”四溅,化作烟花璀璨绽放,浓郁的侗族风情弥漫在各个村寨。
打铁花民俗表演(龙婷 摄)
通道侗乡有侗味。喝过拦门酒,村寨内打糍粑、吃油茶等传统活动依次展开。合拢宴上腌鱼腌肉、特色酸食琳琅满目,侗族姑娘端起酒杯,热诚邀请客人手挽手喝转转酒,村民游客们挑战“歌不断酒不停”,仿佛永远喝不完的“高山流水”,场面热闹非凡。
杨家坪侗寨百家千人合拢宴会(王启友 摄)
通道侗乡有“侗情”。“月地瓦”活动是侗族人民庆祝新春的重要活动,也被誉为侗族的“情人节”。每年正月初三,本村的小伙子邀约外村年轻的姑娘,通过各种集体活动,如哆吔(唱侗歌)、合拢宴、行歌坐夜等相互认识和了解。侗寨举行每年一次的传统“月地瓦”活动,吸引了众多村民和游客参与,共同体验这一古老而富有特色的侗族婚恋习俗。
上岩侗寨举行了每年一次的传统节日“月地瓦”活动(王院儒 摄)
大道之行,杰出传统文化融入侗乡百姓家
在通道,文化遗产不是博物馆的标本,而是流淌在血液里的生活美学,追求一种社会和谐与共荣。
新春之际,村民忙着编制龙灯。龙灯工艺精细,有选材、破篾、锯料、扎筋、上节、编圈、围布、蒙纱、涂彩、画鳞等一百多道工序,每一步都透着传统文化的厚重,融入他们对美好生活追求。
村民制作龙灯(通道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图)
村民举办每年“姑巴”回娘家活动,昔日姑娘出嫁他乡难相聚,今朝姐妹回归故里叙亲情。整个寨子出嫁姑娘相约身穿喜庆侗族传统服饰披着红绸,在迎接的阵阵芦笙声和鞭炮声中一部分人抬着红猪,肩挑腌鱼、糯米及酒水等,另一部分人排着队跳着欢快舞曲兴高采烈围绕村寨巡游一圈后正式进入村寨中心广场,接着以“寨老”为中心与娘家人组合成同心圆哆吔对歌,用歌声表达亲人之间问候与思念之情,颂扬家乡日新月异变化,以及对未来职业生活及健壮的深深祝福。
侗族村寨有共吃团圆饭的习俗,村民欢聚一堂,以同吃团圆饭的方式迎接新春佳节到来,品佳肴、做游戏、送祝福,欢声笑语不断。大众自发组织并集资举办,在外求学和外出谋生的游子、外嫁女等也会在当天赶回来参加。全村男女老少齐聚一堂,共度新春佳节,增进乡亲间的情谊。
侗族邻近村寨有相互之间“为吔”习俗,也就是一村寨集体到另一村寨做客。进寨门之前必须举行一道拦门酒,客主双方对歌不断,你来我往,难分高下,但一般客人方善意妥协认输后接过酒杯一饮而尽方可入寨门。“为吔”期间开展丰富多彩传统文体活动,歌舞声响彻云霄,整个村寨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特别是主打节目合拢宴,场面蔚为壮观,大家围坐在一起,举杯畅饮,共享收获与喜悦,在潜移默化中增进情谊,促进民族团结。(粟通见)
来源:央广网